Lambert 的卡片盒:一座写给自己的数字花园,埋下技术与生活的种子,也采撷灵感与疑问的微光。
Lambert’s Zettelk:A digital garden written to myself — where silence roots in code and life, and stray thoughts drift like wind among leaves.
这是一座我细心耕耘的数字花园,记录着我在技术、创业、生活与创作中的思考与实践。你可以叫我 Lambert,这里是我持续成长与自由表达的栖息地。
labspc = lambert's workspace → l + a + b + s + p + c
🌀 为什么停更,又重新开始?
过去几年,我尝试过 WordPress、Hexo、Typecho、VuePress、VitePress、Halo、Hugo 等工具搭建博客。每一次技术迁移都伴随着风格更新、服务器更替与写作中断,那时我热衷折腾前沿技术,却难以持续更新内容。
直到 2023 年,我在深夜偶然读到一位技术博主十年如一日的博客日志。那种时间沉淀出的文字触动了我,也促使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写作方式。
2024 年底,我问自己一个问题:
是继续做一个内容展示的平台,还是打造一个可以积累、可以沉淀、可以反思的知识花园?
🌱 为什么不再是传统博客
曾经我以为,博客的使命是“输出”:写完一篇内容,发布到首页,等待访问。但这种时间线式、文章导向的结构让我频繁在分类与标签间徘徊,也难以追踪笔记间的关联与演化。
传统博客的局限在于:
- ❌ 内容是孤岛,缺乏双链与图谱支持
- ❌ 更关注“文章”而非“知识构建”
- ❌ 管理内容比创造内容更耗时
- ❌ 不利于渐进式写作与碎片式积累
我逐渐意识到,我真正想要的是一个可以不断生长的地方——而不是一个“发布文章”的平台。
✨ 从博客到数字花园的转变
于是,我从“写博客”走向了“种花园”:
- 📚 内容不再被文章结构限制,而是逐渐构建知识图谱
- 🧠 每一条灵感、每一次修改都有其存在的价值
- 🚀 写作本身变成了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,而非一次性展示
🌳 labspc 是一座数字花园
这个站点基于 Quartz5 构建,支持双链、标签索引、AI 辅助发布与自动部署,配合 Obsidian 本地写作,是我心中理想的数字花园模样。
不是为了展示,而是为了生长。
🏠 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站点?
很多人会问,现在不是已经有了很多平台可以写作了吗?为什么还要自己搭一个站?
我之所以选择自建博客,而非依赖平台,是出于对自由与控制感的追求:
记住:不要和平台绑定!
- ✅ 拥有内容的完整所有权
- ✅ 不被平台算法影响呈现方式
- ✅ 可以自由组织、链接、索引自己的笔记
- ✅ 能构建更符合个人需求的写作与发布工具链
- ✅ 更是我对自己学习与思考的一种承诺和反馈机制
🧑💻 关于我
- 昵称:Lambert
- 标签:代码园丁(Coder × Gardener × Founder)
- GitHub:labspc
- Bilibili:labspc
- 邮箱:lamberts163@163.com
📘 目录导航
- 🧠
ideas/
:灵感火花、未完成点子与问题种子 - ✍️
essays/
:长篇随笔与专题思辨 - 💻
tech/
:后端、前端、AI、架构、工程化与工具 - 🚀
startup/
:产品与创业探索 - 📚
books/
:按主题整理的读书笔记 - 🎬
movies/
:观后感与片段摘录 - 🌱
life/
:生活随笔与日常感悟 - 📡
radar/
:技术趋势与开发圈动态 - 📥
inbox/
:临时笔记 / 待归档内容
🖋 所有内容由 Obsidian 撰写,经 Quartz5 发布,支持标签聚合、双链引用与 AI 辅助工作流。
🌾 后记
写这个站点,不是为了追求“完整”或“完美”,而是试着留下一点正在发生的思考。
它不会有终点,也不需要一次成型。就像一座真实的花园,有些角落会杂乱,有些路径会中断,但那正是探索的痕迹。
感谢你走进这里,愿你也能在这座数字花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片刻停留,或一颗可以种下的种子。
如果你读到这里,欢迎留言交流!愿这座数字花园也能为你种下一点灵感 🌿